《投资者网》侯书青
(资料图)
编辑 吴悦
怪兽充电于近日交出了一份难以令投资者满意的成绩单,公司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滑,连续环比下滑三个季度,净亏损1.845亿元。怪兽充电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也从2021年年末的13亿元降至8.9亿元。
王思聪的预言在被证伪之后,如今又被证实,不免令人唏嘘。相较于2年前,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但竞争却越来越激烈。财报显示,怪兽充电近三年的营销费用逐年走高,这意味着怪兽充电正在缴纳越来越高的“入场费”。
“共享经济”早已不再是资本市场的热词,一级市场上融资已经“熄火”许久,在二级市场上,怪兽充电作为“独苗”,如今股价已经跌破1美元。时间证明“共享经济”并不能带来“天下大同”的盛景,缺乏护城河,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痛点。
增量不增收
在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宣布涨价后不久,一则#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继雪糕、文具之后,共享充电宝也成为了网友口中的“刺客”。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从2015年起,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先是从一开始的每小时1元逐渐上涨至每小时2-3元,在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每小时的价格则在3-6元不等。在如KTV、酒吧等场景里,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能达到8-10元/小时。
通观公司第二季度财报不难发现,怪兽充电的营收并未随着服务价格一起“进步”。
怪兽充电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该季度营收为6.905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29%。净亏损1.845亿元,而在2021年同期怪兽充电还尚有820万元净利润。
具体到业务,怪兽充电的主要盈利来源为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从2021年同期的9.316亿元下降至6.726亿元,同比下降27.8%;移动电源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均出现了超过50%的下降。
另一件违反常识的事情是,虽然怪兽充电的营业收入出现了下降,但本季度公司的POI(点位)和累计用户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怪兽充电提供的移动电源数量为600万个,较上一季度增加30万个,可用POI从上一季度的86.1万个增加至89.5万个。单季新增1160万用户,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105亿。
整个第二季度,怪兽充电的状况可以概括为增量不增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行业内正刮起一股“转型潮”。
代理模式为谁甜
经过几年的发展,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根据头豹发布的《2022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设备数量、交易量、订单量的集中度较2021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CR4(行业前4名份额集中度)已经超过90%。
新的竞争格局,迫使企业提升自身的盈利效率,行业主流的经营模式也逐步从直营模式转型为代理模式。
其中竹芒科技(街电、搜电合并)依托搜电较为成熟的代理模式在下沉市场大举扩张,2021年下半年新增了40万台设备;美团的代理点位整体占比已经接近70%;怪兽科技第二季度新增的1800个点位中,超过70%是由代理商开发的。
与代理模式相比,在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企业除了需要支付地推团队的费用外,还要承担设备入场费等前置费用。而代理模式明显更轻,可以降低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把铺货的任务交给代理商,品牌只需要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即可。
但代理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减轻了企业现金流压力的同时,由于蛋糕面前多了一个名为“代理商”的食客,企业在同一个点位上获得的分成将会更少。《天下网商》的报道显示,企业与代理商之间的分成比例通常为二八分成甚至一九分成,大部分收入被代理商拿走。
这种悬殊的分成比例并非不合理,代理商所拿到的分成中的一部分也会被商家抽走。
虽然涨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大整体蛋糕,但也会导致使用频次的降低。怪兽充电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涨价或许对公司的创收能力造成了一定削弱,单个充电宝的年收入从2021年的161元下降至115元(根据最近财报数据测算)。
屋漏偏逢连夜雨,充电宝创收能力下降的同时,怪兽充电的业务成本却因为部分充电宝进入折旧期而出现了17%的上升。此外,同行们在商家收银台上的争夺战正变得愈发激烈。2019年-2021年,商家的佣金比率已经从48.2%上升至61.1%。
讲到这里,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现状已经渐渐明朗。作为一个几乎没有护城河的行业,企业争夺优质点位的筹码只有佣金。由于难以减少商家的分成比例,企业能分享到的收入本就十分有限,再加上更多的代理商参与分配,涨价带来的红利,自然也难以落实到企业的报表上。
共享充电宝走向何方?
目前获得较为广泛认同的观点是,共享经济的泡沫破裂始于2018年。那一年,摩拜、ofo、小蓝单车、猩便利等公司纷纷呈现疲态。共享充电宝也诞生于那场浪潮,并存活至今,成为共享经济的“活化石”。
王思聪曾放出断言称,共享充电宝不可能成功。造化弄人,这一预言最终被怪兽充电登陆美股、小电科技筹备上市的新闻狠狠地证了伪。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王思聪又很有可能成为笑到最后的男人。
网友们所抱怨的“好借难还”、“价格刺客”都不完全是这一行业的痛点。共享充电宝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极低的竞争壁垒会拉高同行间的竞争强度,并推高成本,众多企业在内卷的漩涡中绞尽脑汁,但很难赚到钱。
共享充电宝的打法很有早期互联网的味道,在市场开拓期融资扩张,培养用户习惯最终收获果实。如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用这种方法烧出一片天,但这个路线并不适合共享经济,至少,不适合共享充电宝。
因为充电宝对消费者而言虽然是刚需,但当这种刚需的对象完全是一个工具时,用户粘性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就像装修工人很难对某一品牌的扳手产生依赖,消费者也难以对充电宝产生品牌忠诚。
所以虽然怪兽充电本季度新增了超过1000万用户,拥有超过3亿注册用户,但这只能说明世界上最多有3亿人使用过它的产品,且本季度有1000多万人第一次使用,而所有用户其实都难言忠诚度。需要用到的时候,手边有哪家的充电宝就用哪家,这才是常态。
共享充电宝企业唯一的壁垒,就是钱,因为商家只会选择佣金最高的品牌,多数消费者也只会选择离自己最近的点位救急。所以当企业手握有限的资金,想要争取更多消费者做高市占率时,让利给商家和代理,几乎是唯一的答案。
财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2年初怪兽充电的销售费用率就已经超过80%,第二季度这一数字更是高达96.3%。
以美团为例,截至2022年6月30日,美团共有920万活跃商家。美团完全可以把自家的共享充电宝打包在地推团队提供的服务里,一面销售堂食优惠券,一面推广外卖业务,能轻松覆盖国内主要的餐厅、商场、KTV。
相较于专门做共享充电宝的企业,美团有自身的现金牛业务养活地推团队,地推团队也可以通过开拓渠道反哺其他业务,各项业务之间,也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无论是单车还是充电宝,都是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一项硬需求。而这些共享经济公司,目前也都更多地依赖平台提供的入口。或许对共享经济而言,最好的归宿就是成为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的一项业务;共享经济企业,成为平台服务的提供商。(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