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连年递增,但制造业人才却面临一定的短缺。专家认为,应积极探索新型用工方式,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劳动力供给对行业的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此外,可以探索灵活用工或共享工人等新型用工方式,在激活劳动力存量资源的同时,多渠道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在灵活用工中探索建立更简便的社保缴纳方式。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连年递增,截至2020年年末,已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通往制造业强国的道路上,制造业工人紧缺,“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却时有发生。近年来,制造业工厂似乎成了就业市场被遗忘的角落,不是老板挑工人,而是工人挑老板。
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榜”显示,我国制造业人才短缺。其中,42个职业属于制造业或与制造业相关联。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制造业人才需求继续保持旺盛的势头。新进排行榜的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为69%。其中,与汽车生产、芯片制造等相关的职业需求明显上升。
对此,有专家认为,年轻人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缓慢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招工难用工贵
影响企业发展
近日有媒体报道,富士康郑州工厂“数码产品事业群”公布的招聘信息显示,生产线上的新员工,工作满90天且至少在岗55天,这些员工将获得7500元的奖金。
据报道,去年3月底,富士康郑州工厂就提供了3500元的奖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富士康郑州工厂逐渐把奖金额度提升至6000元、6500元,直到如今的7500元。有数据显示,2020年8月和9月,富士康郑州工厂的新员工奖金达到了9000元。
为了招募更多的劳动力,富士康无疑是许下重酬。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复工复产加速推进,一些地方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制造业熟练工与高端人才紧缺,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等地“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为了留住一线工人,不惜重金求贤,采取不断涨薪策略,还有的甚至将稳定员工写进了企业战略。
位于山东济南的圣泉集团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部分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产销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用工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企业的发展。该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燕俩说,随着新项目开工,会有1500人左右缺口,“一个月只招到150人,虽想尽各种办法,但当地好像已招不到人”。
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员工缺口达400人,但近一个月才招到十几个合适的工人,“许多应聘者难以胜任岗位需求”。为了招到工人,前几年招工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是一工难求,但最近两年放宽到“45岁以下”还是招不到人,“尤其是今年,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已将招工年龄放宽到了55岁”。一些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大部分岗位对体能和精力要求较高,选择“大龄工人”也是无奈之举。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一线操作熟练工和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端人才缺口变大。浙江义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截至今年2月底,向政府上报用工需求的企业达350家,需求岗位超3.8万个,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岗位,尤其缺少熟练工。
义乌市水晶之恋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龙说,相较去年,工人的月工资已经上浮近500元,成本增加不少,但依然招不到人。广东部分制衣厂老板表示,制衣工的日薪已经超过500元,最紧缺的车位工、四线工、烫工月薪涨至6000元至1万元。
“如今,工厂工人主要以90后、00后年轻人为主。由于制造业工作时间固定、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到制造业企业就业。挣钱多点少点反倒不太重要,他们更看重的是自由。”在采访中,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就业途径增多
工厂不受青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动人口规模近9亿。这么多的劳动力都去哪儿了?
由于制造业工作时间固定、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到制造业就业。对此,身为“玻璃大王”的民营企业家曹德旺深有感触。他感叹制造业当下的不容易,四五千元招不到工人,年轻人情愿当外卖小哥、做配送,也不愿进厂当工人。
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进工厂曾是一代人的梦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曾经祖辈耕田种地的农民,他们以进厂当工人为荣,努力扮演着巨大工业机器中的无数“螺丝钉”,撑起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高地的半壁江山。
时代在发展,制造业工厂似乎成了就业市场被遗忘的角落。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8年,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平均年增长率为-2.84%。新生代的农民工,大多不愿意再遵循父辈的工人职业路径。
与制造业相比,外卖、快递等服务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强。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平台骑手超过300万人,其中90后占比近50%。而《2020年00后蓝骑士报告》显示,近一年来,新注册的00后蓝骑士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他们更青睐灵活自由的工作,并有近一半人愿意把这份工作推荐给同龄人。
李军是河南省商丘市一位快递小哥。三年前,他还在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每天工作时间较长,一个月下来也就挣7000多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老家接触了几个做快递的朋友,听他们说干这一行不仅挣钱,而且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于是选择转行。“我很喜欢现在的职业,虽然累了点,但是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对于眼下的生活,李军很满足。
浙江温州新三达鞋服特殊复合厂总经理薛双杰告诉记者,“在温州,工厂的10000元月薪是基于一个满负荷运载的情况下加班加点才能达到的薪资标准,但如果只是正常工作时间(一天8个小时)的话,那一个月下来到手的工资也不过是5000元左右”。
数据清晰展示了劳动力在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之间的转移。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认为:“不同的时代,人们会热衷于不同的行业,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
供需两端发力
破解招工难题
招工难的矛盾该如何化解?中智咨询人力资本数据中心《2020年一线蓝领用工荒情况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在面临蓝领用工短缺时,采取了多方面的应对举措,其中有七成左右企业选择扩大招聘渠道或拓宽用工形式应对蓝领员工短缺问题。该中心产品专家张欣认为,企业除了在招聘渠道和增加薪酬上下力气之外,也要给求职者足够的晋升空间和受尊重的地位,让人感受到人文关怀,要完善蓝领技能人员的人才培养体系。
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夏义兵认为,解决招工难问题,要从供求两端发力来破解,相关部门要加强服务,完善平台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及时、不匹配,造成的招不到工和找不到工的问题,也要进一步培育、壮大人力资源市场,做大、做强、做优人力资源服务业,进一步活跃人力资源市场,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增加招员工的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认为,积极探索新型用工方式,相关企业首先要意识到“招工难”可能会是常态问题,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劳动力供给对行业的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其次,可以探索灵活用工或共享工人等新型用工方式,在激活劳动力存量资源的同时,多渠道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在灵活用工中探索建立更简便的社保缴纳方式。
“今年春节后,我们分了八个组到市外的一些重点劳务输出城市,我们的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跟当地政府和技工院校合作商谈,为他们搭建合作的渠道和机制。”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海生介绍,现在政府部门会同企业和市内、市外的技工职业院校合作,定点培养技工人才,以此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应该从多个方面着力稳定制造业就业。”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就业信息处处长郭成认为,一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增强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二是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重点是在提升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解决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促进供需双方高效对接。三是引导企业在招工的同时,更加注重稳定员工队伍,为员工发展提供更多的职业空间。此外,也要引导劳动者树立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制造业是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的重要水平,科技进步,还有互联网社会,其实都是在提高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是取代制造业。”(高焕威 记者 薛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