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联合收割机在抽选地块收获小麦

6月13日,在夏县有机旱作小麦核心示范区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经现场实打实收,王学家庭农场“鲁原118”小麦亩产达726.10公斤,创今年全市水地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此次实收测产是由运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运城、夏县小麦技术专家以及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共同参加。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中的小麦测产验收办法,对夏县小麦有机旱作区3960亩核心区进行实收测产。专家组在项目区随机选取一处具有代表性田块,分别进行了面积丈量、清仓验仓、磅秤校准、水分测量、记录计算等工作。实验地块种植的品种为“鲁原118”按照国家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13%计算标准水量,杂质和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抵扣,实收产量结果为726.10公斤/亩,共收获鲜重小麦2530公斤。

今年夏县有机旱作小麦核心示范区在遭遇春冻、灌浆成熟期阴雨寡照条件下夺得了高产,这是他们推广“深耕+旋耕”“两晚两增技术”“宽幅沟播+卷盘自走式喷灌技术”“选育小麦良种”“一喷三防”提早增次、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集成的成果。

今年,夏县农业农村局依托胡张乡王学庭农场、俊玲家庭农场3960亩为核心区,在峨嵋岭上建设一个2万亩有机旱作小麦生产基地,加强了新品种对比筛选展示。项目区重点安排了“鲁原118”“济麦38”等18个新品种筛选对比和6个品种展示,重点推广应用“两晚两增技术”等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实現全程标准化管理,精心打造峨嵋岭上夏县十万亩有机旱作粮食示范区。

▲丰收小麦进粮仓

▲实打实收现场专家

▲专家在实打实收现场作业

▲专家组在对小麦进行水分测量

山西日报客户端图片拍客 张秀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