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我出生于1989年的冬天,属蛇。妈妈说我从满月起,身上胳臂、脖颈、腹股沟褶皱处就开始出现红疹、流黄水、结痂等问题,老人说可能因为我是属蛇的,所以皮肤不好。直到初三那年,我才确诊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当时全身皮肤大面积爆发,高热,身上开始是出红疙瘩,后面形成密集脓疱疹。”


(相关资料图)

这是一个真实的患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和GPP(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共处长达三十四年的女性患者。她出生后不久,身上经常局部会出一些皮疹,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被误诊为皮炎、湿疹、荨麻疹,期间也试过很多偏方,直到初中三年级才被确认为GPP。由于GPP反复发作,她不得不经常休学、住院治疗,再后来因怀孕期间GPP再次发作,持续高烧住院,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和精神压力。

这位患者的经历只是GPP患者群体的一个缩影。当下,如何满足GPP患者的诊治需求,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顾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中国约100,000人中有1~2人患GPP,中国约计2万名GPP患者。与斑块状银屑病不同,GPP的临床表现为患者非肢端皮肤会广泛爆发充满脓液的水泡(脓疱),并有痛感,而且可能伴发高热等全身症状。同时,GPP可反复发作,也可呈持续性发病, 并伴发肝肾损害,也可因继发感染、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脓疱型又分局限型和泛发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主要是两个高发的年龄段,一个是婴儿期(4岁以前)、一个是40岁以上。不过,对于这一疾病,仍然有诸多医生缺乏正确认知,因此提高各方对GPP的了解较为关键。”顾军说。

GPP患者诊治难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简称GPP),是一种罕见的、复发性或持续发作的皮肤疾病。GPP有5个临床类型 ,急性GPP、妊娠期GPP、婴幼儿脓疱型银屑病、环状脓疱性银屑病及 GPP的局限型。急性GPP又称von Zumbusch型,是一种少见的重度银屑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诱发的、活跃的、不稳定的疾病状态,可由急性感染、治疗不当等因素诱发。成人GPP发病前多数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而儿童GPP发病前多无寻常型银屑病病史。

顾军介绍,银屑病患者都是携带有易感基因,GPP中就有白介素36受体的基因突变,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每位患者都会被遗传。而在当下,加强GPP的及时诊断是一大关键性问题。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GPP诊断标准不一,亚洲、欧洲、中国各有各的诊断标准,所以,这也要求临床医生对GPP有统一的认知,为此,我们形成了《2022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根据公开信息,GPP的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同时还要结合病史资料,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治疗反应等,既往史和家族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必要时还须借助皮肤镜、影像技术等辅助检查帮助确诊,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对于银屑病确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此外,GPP疾病本身可能和部分皮肤疾病具有相似的表现,比如某些药疹、表现为脓疱的感染性皮肤病,这为医生的诊断带来困难。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从GPP患者急性发作到确诊,平均需要花费超过3个月的时间。此外,目前的治疗手段缺乏显著和持久的疗效,且缺失疾病的长期管理,患者平均每年会急性发作2次。

“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并不了解GPP,缺乏对这一疾病的正确认知,容易把该疾病当成常见病来处理,由此造成了漏诊现象。实际上,GPP是罕见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按照常见病来处理,容易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的情况出现。所以,患者如果在基层医院无法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使得患者及时得到规范化诊治。”顾军说。

罕见病一直以来都面临诊断难、治疗难、用药难的“三难”局面,GPP患者更是如此,疾病发作的严重程度和不可预知性让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还因不被理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GPP患者需要被关注、被理解。

GPP除了存在诊断难的问题,缺乏治疗手段也是一大痛点。在过去,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临床普遍的手段是治疗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此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而言,都非常急迫规范化的治疗手段。

“GPP是一种罕见且症状严重的皮肤疾病,在靶向生物制剂圣利卓?(佩索利单抗注射液)上市之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专门针对GPP发作的治疗药物,可以说,近日圣利卓?的上市打破了GPP传统治疗的僵局,可以快速、强效、持久地清除GPP发作的脓疱和皮损,改善全身症状。”顾军介绍,圣利卓?关键性EffisayilTM 1 II期临床研究表明,经圣利卓?治疗1周后,54%的患者达到皮肤无可见脓疱;43%的患者可达到皮肤症状清除或几乎清除。

为此,2022年最新发布《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GPP的系统治疗中已提及圣利卓?已在发作期GPP患者国际多中心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包括中国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023年4月发表的《银屑病生物制剂达标治疗专家共识》中亦提及圣利卓?已在中国获批专门用于GPP的发作治疗。

如何实现规范化诊治?

实际上,缺乏治疗手段一直是罕见病患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过去十年,中国罕见病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罕见病逐渐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医疗及民生问题之一。据估算,中国约有2000万人罕见病人群,并且疾病数量不断增加,每年大约有250种新疾病加入名单。国家对罕见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利好政策也陆续出台。尽管如此,罕见病患者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如无法快速获得准确诊断,缺乏相应的治疗方式等。目前罕见病患者群体的整体现状可概括为:难关重重,需求多元。

罕见病患者在全旅程中痛点多,阻碍了患者尽早确诊、改善症状,以及控制病情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方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谢俊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121目录”(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收集的罕见病有近一万种。“121目录”出来以后,国家整个政策需要一个基点,所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罕见病病人的权益,以及推进了孤儿药的引进。为了应对罕见病的医疗保障难题,各地也对罕见病多层次保障体系的探索,亦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浙江和江苏属于基金保障模式,也是非常有名的一种。出台这些保障就是要促进我们在医疗端、临床端,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后是惠及到罕见病患者。罕见病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在社会活动中,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医疗的问题,也有很多社会供给的问题,需要综合发力解决这些问题。”谢俊明说。

最近几年,国家对罕见病患者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还是临床试验的数量显著增加,都极大地提高了罕见病患者治疗的可及性。但是,无论是上市后药品还是临床试验,支持罕见病患者都面临两个问题,患者从哪里来?去哪里支持患者?如何才能精准找到相应的罕见病患者?

在这些问题上,企业也在探索相应的方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业务负责人陈星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为了帮助更多患者实现规范化治疗,在诊断方面,BI在研发药物的同时,就开始与外部公司合作了AI辅助诊断的工具,以此帮助患者实现对疾病风险的自测。“如果被识别出来是高风险的时候,会推荐下一步的治疗,进入全国三十家的标准诊断中心请教专业的医生进行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陈星蓉说。

在国家政策和疫情影响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大环境快速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逐步构建。患者更积极主动地活跃在各个数字化平台,获取医疗健康信息,参与自身相关的医疗健康决策。大数据显示,患者在问诊平台上的咨询信息涵盖疾病全程,尤其是疾病检查、治疗建议、用药信息等疾病相关管理。而这也将成为罕见病患者的管理闭环构建的一大趋势。

在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找到患者后,患者也需要得到相应的疾病管理。蔻德罕见病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林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包括GPP在内的罕见病患者的最大诉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希望病有所医、医有所药、药有所保、保有所得;二是,希望实现社会融入,尤其是对于GPP患者而言,很多患者都表现为全身性的脓疱症状,患者容易产生很大的病耻感,在交友、工作、恋爱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社会多方对于罕见病医疗的投入,包括新药研发,诊疗精进等都是为罕见病患者点亮一盏灯,让他们看到疾病有望得到控制、得到缓解甚至被治愈,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丢掉疾病的包袱,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生活。”李林国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