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能科技(603105)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资料图)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所属行业为光伏行业,所在行业细分领域是分布式光伏领域,且公司聚焦的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区别于“全额上网”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区别于渔光互补光伏、农光互补光伏、林光互补光伏、户用光伏等类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分散闲置的屋顶资源建设电站,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化,所发电量优先供应屋顶资源业主使用,具备清洁环保、所发电量就地消纳等优点,在给公司提供稳定的发电收入的同时也能满足屋顶资源业主用电需求并降低其用电成本,实现公司与屋顶资源业主之间的互利共赢。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说明

公司是一家以分布式光伏为核心的清洁能源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及服务(开发+EPC+运维)、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充电桩投资与运营,其中以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为主。

1、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主要是自持并运营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销售电站所发电量,从中获得稳定的发电收入。根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原则,公司与屋顶资源业主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以业主需求为导向,在电站建成运营后,所发电量优先供应屋顶资源业主使用,给予屋顶资源业主一定的电价折扣或者支付屋顶资源业主一定的租赁费用。若电站所发电量供屋顶资源业主使用后尚有余电,则余电全额上网。其中,按照设计、施工和安装方式的不同,分为BAPV(在现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与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两种形式,以上两种形式皆是利用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在公司的自持电站中,BAPV数量及装机规模相较BIPV占比较高。自2017年至今,公司累计已建成、并网BIPV项目装机规模超48MW,具备成熟的BIPV方案实施经验。

分布式光伏电站按应用场景,可细分为工商业屋顶光伏、渔光互补光伏、农光互补光伏、林光互补光伏、户用光伏等类型光伏电站。按消纳模式可分为“全额上网”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两种模式。渔光、农光、林光、户用等类型分布式电站由于就地消纳能力有限,“自发自用”电量占比较低,几乎等同于“全额上网”分布式电站。公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绝大部分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工商业分布式电站,该模式电费收入=屋顶资源业主自用电量×业主大工业实时电价×折扣+余电上网电量×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工商业分布式电站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盈利能力强,收入、利润弹性大

由于“自用”部分的电费结算价格参照大工业电价与屋顶资源业主(用电主)结算,与大工业电价具备同步变动的特点,故综合度电收入远高于“全额上网”电站,投资回报率更可观,且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具备较强的收入、利润弹性。

(2)资源质量要求较高,开发难度较大

在筛选屋顶资源时,既要对屋面情况、屋顶承重等有所要求,又要对屋顶资源业主的用电量、信用情况、经营情况有所要求,以保证高自用比例及电费的稳定收取,对屋顶资源的质量要求较高,屋顶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相对“全额上网”来说,较不易实现电站规模的快速扩张。

(3)客户粘性强,可深度挖掘资源价值

光伏电站依托于屋顶资源业主的工商业屋顶建设,需根据业主需求及条件量身设计电站,电站建成后所发电量“自用”部分电费向屋顶资源业主持续收取20年,具有极强的客户黏性,融洽、紧密的合作关系能为后续拓展充电桩、工商业储能等分布式新应用提供业务空间,实现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其他参与者、竞争者不易介入。

2、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及服务业务(屋顶开发+EPC+运维)

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及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项业务:一是EPC业务,电站投资方负责提供屋顶资源及所需资金,公司根据投资方需求提供EPC服务实现收入,EPC承包范围可涵盖屋顶整理、电站设计、施工安装、自产组件供应、配件采购、试运行、并网支持等多环节,以快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实施并交付电站。随着“整县推进”项目的逐步落地,该项业务收入有望进一步增加;二是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及服务业务,该业务与EPC业务不同之处在于屋顶资源由公司开发,通过工程实施并交付电站,以“组件+服务”的形式实现收入。在每年屋顶资源开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公司所获取的优质屋顶资源优先用于建设自持电站,在满足自持电站业务需求前提下,若有余力将合理发展此项业务;三是电站运维业务,公司通过多年的电站运维积累,已具备成熟的运维体系、丰富的运维经验,能够为电站持有方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运维服务实现运维收入。随着“整县推进”项目的逐步落地,项目分布更加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的特征,电站持有方对运维需求放大。公司在运维方面具备较强优势,能够与电站持有方形成优势互补,预计该业务收入有望增长。

3、光伏产品生产销售业务

公司光伏产品生产销售业务主要为光伏组件的生产销售,公司组件生产规模较小,其定位是在优先满足电站业务对光伏组件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行情及订单情况生产销售光伏组件。

4、充电桩投资与运营

公司充电桩投资与运营业务主要依托现有分布式光伏屋顶资源企业主,在业主产业园区及网点投资、铺设并持有、运营直流快充充电桩。充电桩对外部运营车辆及企业员工提供充电服务,并根据电网购电价格向电动车主收取相应的充电电费及服务费。

公司在投资充电桩时,按“收益优先,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车流量监测、辐射半径内其他充电桩充电情况调研等方法,预估平均有效充电小时数,优先在分布式客户所在园区铺设充电桩。相较于其他充电桩投资商,公司具备以下两个突出优势:一是获取资源成本低。公司在分布式领域已先后为近千家企业提供服务,优质的服务使公司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充电桩业务能够依托现有分布式客户资源进行拓展,有效降低资源的获取成本;二是投资成本较低。公司在充电桩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分布式业务客户相关电力设施的冗余资源,降低充电桩的投资成本,形成较强的成本优势。

经测算,公司已稳定运营的充电桩平均每日有效充电小时数可达2小时,投资回收期约为3-4年,该项业务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增加,有效充电小时数有望持续提高,这将为充电桩业务带来更高的边际贡献,增强充电桩投资与运营业务的的盈利能力。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让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围绕“以太阳能分布式为核心,向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智慧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的使命,多年来专注于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深耕于太阳能分布式发电这一细分领域,立志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先行者、示范者、领跑者。作为国内专业从事“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投资运营的清洁能源服务商,公司凭借优质的服务,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声誉,并迅速在分布式光伏细分领域内积累了众多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先后为近千家企业提供绿色环保方案,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及分布式光伏开发及服务项目总规模已超1.2GW,年发电量最高可超12亿度,年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6万吨,为实体经济年节约能源成本超1亿元。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通过众多分布式光伏项目,加速推进降碳减排,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及节约实体经济成本持续贡献力量。

(四)行业情况

1、“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迎来能源转型的历史发展契机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国家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即大力发展风光发电为主的非化石能源,以非化石能源电力逐步替代传统燃煤电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趋势下,光伏发电作为原来能源消费的增量补充,将跃升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之一,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推算,近十年来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9%提升至18%,提升比例约9%,其中光伏发电从无到有,异军突起,为其占比提升贡献超4%。但反观现有能源静态占比,当前化石能源仍以82%比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为实现2025年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20%及25%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加速能源转型已势在必行。作为能源转型“主力军”之一的光伏发电,其装机规模预计将大比例提升,而东中部高耗电、高购电等经济发达地区将是未来分布式光伏规模的重要增长区域。伴随着未来全国用电量的持续增长,2030年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1200GW目标仅仅只是下限,预计产业的内在需求将远超这一数值,在加速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行业迎来历史发展契机。

2、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光伏、储能承担着主要任务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推动新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而化石能源将作为调节性电源为新能源提供辅助,形成优先通过新能源满足新增用能需求并逐步替代存量化石能源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在新能源中,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受资源、站址,安全性的约束,建设逐步放缓,而光伏、风电以其安全可靠、建设资源丰富、建设周期短、相关产业链及技术完整成熟等诸多优势承担着新能源规模增长的主要任务。未来随着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及发电量的不断增加,全国用电需求的刚性增长,发电侧出力不稳定与用电侧峰谷差将对电力系统造成较大冲击,亟需相关调节性资源作为支撑、辅助以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型储能将是一种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的解决方案,也是完善消纳体系的关键。当前由于储能系统成本相对较高尚未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未来随着技术的革新、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升级,储能的系统成本将逐步降低,结合分时电价政策的出台拉大峰谷价差,提高储能的投资回报率,逐渐具备的大规模商业化条件将为新型储能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3、光伏组件价格下跌,光伏装机持续快速增长,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蓬勃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78.42GW,同比增长154%,占新增电源装机的56%,光伏已成为中国装机规模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新增19.44GW,占光伏新增装机比重25%,为光伏装机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随着光伏产业上游制造端产能持续、巨量的释放,阶段性产能过剩促使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再次激发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集中式光伏项目落地不再受制于组件价格,迎来新一轮开工热潮。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电站系统的投资成本得到降低,电站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进一步提升,释放出更多符合收益条件的工商业分布式屋顶资源。从长远来看,光伏产业仍将通过技术革新、材料多元化等方式继续推动行业发展。硅料方面,随着棒状硅生产工艺的不断成熟,颗粒硅生产工艺的创造性突破,综合能源利用率、颗粒硅掺杂比例逐年提升,单吨硅耗、能耗呈持续下降趋势;硅片制造方面,大尺寸硅片技术、硅片薄片化技术大大降低了硅片的单瓦生产成本;组件方面,随着TOPCon产能的逐步释放将提升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HJT的规模化应用,对应设备及材料价格的逐步下降,进一步降低了组件的单瓦成本;材料应用方面,钙钛矿因其自身特性,可单结、可多结、可柔性,且制备成本低、效率提升空间大,为光伏组件的多样化全场景应用注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商业化应用进程也明显加速。未来,随着技术水平持续进步,光电转化效率不断提高,光伏发电LCOE1的下降增厚光伏电站投资收益,投资商的投资意愿得到刺激,国内光伏装机增量将迈进百GW级别,并将整体呈现集中式、工商业及户用光伏“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可观增长。

4、“分时电价”“能耗双控”政策驱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业务发展受益

2021年下半年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陆续出台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峰谷电价及峰谷时段,其中以江苏、广东、浙江为例的经济发达省份率先、多次调整,峰谷价差有较大幅度的扩大,尖、峰时段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大工业平均用电价格提高。与此同时,各地“能耗双控”政策频出,部分企业被通过停产、限电的方式控制能耗以完成年度能源“双控”目标。在此背景下,“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作为能从供给侧贯穿至消费侧实现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首先,对电站投资方来说,大工业平均用电价格提高意味着“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综合度电收入相应提高,存量和新增的分布式电站项目收益率将提高;其次,对业主来说,使用光伏电不仅能降低用电成本,且由于所用光伏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还可缓解其限电压力,可谓一举多得。业主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安装光伏电站的意愿大大增强;最后,对分布式光伏行业来说,在“双碳目标”顶层设计下,降碳控能的意识深入人心,市场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受度大大提高,屋顶资源的开发效率明显提升。

1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是对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发电量先进行平准化,再计算得到的发电成本,即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现值/生命周期内发电量现值。

5、峰谷电价差拉大,电池价格回落将加快工商业储能迈向商业化

当前工商业储能主要以“谷充峰放”的形式,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在用户侧获取收益。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8.63GW/17.72GWh,但装机增量主要源于政策性推动配置的源网侧大储,而工商业储能装机占比不足10%,当前工商业储能的投资运行仍存在一些制约条件。一是用电企业在尖峰电价时段需保持高负荷状态运行,以便工商业储能实现尖峰放电收益,理想的用电负荷曲线是保证储能充放利用率的前提,企业用电负荷因为生产安排、停产检修、节假日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工商业储能的收益率存在一定偏差。二是当前采用两部制电价的用电企业居多,工商业储能需占用变压器容量进行谷时充电,故对于低压并网而言,可供配置的空间相对有限,规模效益较差。三是以需量申报基本电费的用电企业,工商业储能很有可能拉高企业整体负荷水平,增加需量电费成本,压低项目收益率。因此工商业储能还需要通过增收和降本这两种途径提高收益率,也能为充放利用率、价差分成比例创造更大的容忍空间。在增收方面,近年来全国各省大工业用电峰谷价呈现扩大趋势,且诸多省份具备两充两放条件,工商业储能价差套利将更加可观。在降本方面,由于工商业储能投资成本中,电芯成本占比超50%,这也意味着通过产能释放和技术手段降低电池成本将是推动工商业储能商业化的根本途径。由于近来上游电芯产能过剩,电芯价格较前期高位跌幅近30%,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明显增强,且随着未来产能的继续释放,未来电芯继续降价的趋势确定性较高,同时技术进步带动电池循环次数及系统效率的提高,钠离子、液流电池及固态、半固态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及规模应用,也将从多个维度继续降低LCOS2,届时工商业储能凭借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具备成熟的商业化条件下,装机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6、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激发碳资产价值,光伏发电潜在收益可期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等多个意见,并强调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该意见为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强调清洁能源消费将有利于绿电使用比例的提升,增加下游绿证需求,加快CCER的推进重启,激发清洁能源潜在的碳资产价值。在绿电、绿证交易方面,2023年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将分布式光伏纳入绿证核发范围,并树立了绿证的政治地位和在绿电消费中的基础地位,对完善绿证制度、推广绿证交易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政策加码的背景下,分布式光伏作为绿电、绿证产生的主体之一将明显受益。根据历年交易

2LCOS:储能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即平准化储能成本(Levelized Cost of Storage,LCOS)。LCOS可以概括为一项储能技术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除以其累计传输的电能量或电功率,反映了净现值为零时的内部平均电价,即该项投资的盈利点。平准化储能成本(LCOS)量化了特定储能技术和应用场景下单位放电量的折现成本,考虑了影响放电寿命成本的所有技术和经济参数,可以与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类比,是进行储能技术成本比较的合适工具。

统计,绿电、绿证将为分布式光伏带来0.02元-0.1元的度电增益,未来随着需求的逐步放大,分布式光伏的附加收益十分可观。在CCER方面,其产生主体为光伏、风电、林业碳汇、甲烷减排等清洁能源。其作用在于重点排放单位(控排企业)每年清缴CEA过程中,可使用CCER抵偿不超过5%的CEA配额,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益补充。2023年7月,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内容覆盖CCER交易的全流程,对CCER交易各参与方的行为均有明确指引,预示着CCER重启在即,分布式光伏发电有望成为首批纳入CCER交易的能源主体。后续随着石化、钢铁、造纸等八大高排放、高耗能行业逐步进入CEA交易市场,也有助于重新激活CCER交易市场。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典型代表,光伏电站将成为CCER重要的绿色“生产线”,光伏发电企业可通过CCER上线交易、质押获取得额外收益,享受融资便利,进而提高投资收益率,激发投资热情,推动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光伏发电具备较大的潜在收益空间。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定贯彻“聚焦自持分布式电站业务,紧跟产品技术发展,围绕主业拓展分布式新应用领域”业务发展战略,以发电业务为核心,依托分布式光伏电站屋顶资源业主布局“充电、储电”新应用领域。分布式电站业务方面,持续扩大高毛利率的自持分布式电站业务规模,增厚发电业务收入及收益,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拓展分布式新应用领域方面,以分布式客户为基础,结合充电桩、储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布局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稳步推进工商业储能运营业务,不断拓宽分布式新商业模式。同时依托分布式业务储备的技术,加快户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渠道的搭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以分布式光伏为核心的清洁能源服务商,公司以提供清洁、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为己任,未来将继续扩大自持分布式电站规模,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力,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50.21万元,同比增加1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08.73万元,同比增加3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0,395.71万元,同比增加28.81%。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容量约782MW,较期初并网容量增加约56MW,另有在建、待建和拟签订合同的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约169MW,公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继续以稳定的增长态势向GW级迈进。

(一)上半年整体经营情况

1、光伏发电业务稳中有进,实现量、利双增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随着自持电站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量增加,光伏发电收入、毛利随发电量增加而同步提升。光伏发电业务方面,本期实现光伏发电收入28,388.6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89.30%。光伏发电收入较上年同期24,315.30万元,收入增加4,073.35万元。本期实现光伏发电毛利18,787.56万元,较上年同期15,954.47万元,毛利增加2,833.09万元;充电桩业务方面,本期实现收入264.29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虽然目前收入、利润规模较小,但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放大的背景下,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将按照收益优先的原则,围绕分布式客户资源,稳步推进充电桩业务;其他业务方面,本期光伏产品业务收入2,734.37万元,EPC业务收入404.50万元,两项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但本身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对经营业绩整体影响较小。公司将在优先满足自持电站对资源、组件需求的前提下,视市场行情销售光伏组件和承接EPC订单。在保证收现良好的前提下,灵活调整业务规模。

2、现金流稳定,自持电站为多元业务提供较强资金支持

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并网的自持电站总装机容量约782MW,在排除长时间阴、雨、雪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条件下,以当前大工业用电执行价格进行测算,该部分电站未来实现全年发电,预计年发电收入将提高至约5.9亿元(不含税),毛利提高至约3.9亿元,毛利率可达66%左右,持续13-20年。发电业务电费收入每月结算,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现金流,有效支撑自持电站规模的再扩大,实现复合式增长,同时也将为工商业储能、户储产品、充电桩等相关多元化业务拓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经营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更强

公司坚持走盈利质量发展路线,聚焦高毛利率的光伏发电业务。光伏发电收入增加的同时带动净利润及净利率稳步提升。在加大户储产品研发投入的同时,整体期间费用率持续降低。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35.93%,净利率为32.91%,较上年同期提高5.6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19.45%,较上年同期降低3.04个百分点,边际效用递增明显,盈利能力更强。

财务费用方面,公司财务费用主要源于电站项目贷款利息,随着LPR及商业贷款利率的下行,通过低息置换的方式,存量、增量贷款利率同步降低,当前长、短期贷款平均利率约4.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实现了高效的财务成本管理,同时随着光伏电站项目贷款的陆续到期,财务费用率仍有下降空间;管理费用方面,在以光伏发电为主的业务结构下,加强内部成本管控,开支有的放矢,边际效益继续提升,本期管理费用有所减少,费用构成主要是人员薪酬及与电站相关的财产保险费支出;研发费用方面,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储能逆变器等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加快全功率段、全产品的研发进度,本期研发费用大幅增加。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年度生产经营和发展计划,秉持稳健经营的原则,按照“聚焦分布式电站业务,紧跟产品技术发展,围绕主业拓展分布式新应用领域”的业务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快在手电站项目建设、并网节奏,同时推动向全国高耗电、高购电等经济发达地区稳步扩张,积极开发、储备优质屋顶资源,巩固在分布式领域的行业地位,继续保持光伏发电业务量、利齐增的发展态势,实现经营业绩稳步高质量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抓住市场机会,围绕不断扩大的分布式客户资源,布局充电桩业务,加快推进公司储能业务,构建“工商业储能运营+户用储能产品研发与制造”双轮驱动的储能业务发展格局,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1、立足本省,辐射全国,推动省内、省外装机规模持续扩张

公司经过多年的业务积累,光伏发电业务已覆盖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自持电站中约85%集中在浙江省。在公司业务发展初期,由于浙江省经济发达,工业用电需求大,光伏产业链完备,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较高,故浙江省为公司前期业务开拓的重点省份。在光伏补贴退坡直至完全取消补贴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已实现平价上网,对于项目的筛选和投资已无需考虑补贴,那些电价高、用电量大、光照条件好、优质企业多、符合公司投资收益要求的经济发达地区皆是公司的目标市场。近年来公司立足本省辐射全国,不断加大省外市场开拓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省外自持电站装机规模已达121MW,另有省外在建、待建的屋顶资源47MW。自持电站遍布江苏、广东、江西、安徽、湖北、天津等地,在当地已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基础及可供参考项目案例,公司将围绕当地电站项目,以点带面向其周边地区继续开发、渗透,不断扩大芯能品牌影响力,发挥规模效益,未来省外自持电站装机及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

2、稳步推进工商业储能运营业务,加快户用储能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1)工商业储能业务:随着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及发电量的不断增加,推进新型储能以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是大势所趋。其中,工商业储能贴近于工商业用户侧进行谷充峰放,可实现分布式“虚拟电厂”功能,有效缓解电力系统压力,并获取相关峰谷价差收益及电网需求响应补贴,是一种多方受益的商业模式。当前由于企业充放利用率、变压器容量限制等问题使得经济性仍然欠佳,尚未具备大规模商业化条件。公司前期已实施的多个“网荷光储充智能微网”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储备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实施经验,公司将继续围绕分布式客户资源,优先筛选用电负荷相对平稳、可测,具备连续生产特点的优质高耗能客户,视收益情况灵活投建工商业储能项目,争取在本年促成一定规模的项目落地。未来随着电芯价格的继续下行,经济性的增强,公司将同步加大该业务的开拓力度,实现分布式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客户合作关系的再升级。

(2)户用储能产品研发与制造业务:随着国际争端的加剧,能源危机推动化石能源成本高涨,各国对新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决心更加坚定,储能产品作为新能源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近年来海外对户用离网、离并网和便携式储能等产品需求急剧放大,全球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前期已进行大量市场调研并对户储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技术储备,并围绕既有的逆变器研发团队设立户储产品研发中心,目前总共规划三类产品。一是离网储能逆变器,主要面向海外电网不发达地区,如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现已完成研发设计、产品定型和海外产品认证,具备对外销售资质,已向海外市场小规模投放以测试市场反馈;二是便携式移动电源,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及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现已完成外观优化和产品升级,进入小批量试生产、试销售阶段。后续将继续开发不同功率产品,以实现全功率段覆盖来满足户外用电不同需求;三是并离网储能逆变器,主要面向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高电价地区,目前处于产品测试、调试阶段,预计2023年末取得欧盟认证证书,2024年实现批量生产。公司将在持续优化、打磨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完善供应链,加快搭建销售渠道,力争2023年取得一定销售成绩。

三、风险因素

1、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位于浙江嘉兴海宁,浙江嘉兴是全国分布式光伏的示范区,且浙江省本身工业用电需求大、基础好,分布式光伏发展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公司经过多年的业务积累,具备了较强的经验、技术优势,并通过成功实施的众多项目,以优质的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较强的客户粘性,公司分布式光伏业务已拓展到浙江省的绝大部分地区,也开拓了江苏、江西、安徽、天津、广东等地的市场,并积极推进业务向全国范围发展。但在“碳达峰、碳中和”及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背景下,公司在未来业务拓展过程中,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地区可能相异的地方产业政策,如果缺乏当地营销网络资源或受到到地方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市场拓展的难度将增加,公司存在一定的市场开拓风险。

虽然存在一定的市场开拓风险,但“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能耗双控政策的出台,让闲置的屋顶资源进一步释放,同时随着各个省份大工业用电价格的陆续上调,公司“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进一步提高,满足投资条件的屋顶资源更多,许多电价上涨前未达公司投资收益目标而被舍弃的屋顶资源,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高,具备“重拾”起来再投资的可能。公司自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市场空间仍无比巨大。

应对措施:公司将充分发挥在分布式领域深耕多年所形成的品牌、经验和技术优势,利用成熟的分布式电站项目实施经验和优质的运维能力和服务等,在保证自持电站投资收益的前提下给客户提供尽可能好的项目体验感和满意度。

2、屋顶租赁稳定性风险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将持续扩大自持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公司通过提供电价折扣或者支付固定租金的方式租用屋顶资源业主的闲置屋顶来投资建设自持电站。由于屋顶租赁通常租赁年限较长,一般20年左右,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企业经营不善、建筑物征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等致使屋顶不能继续存续的情况,因此,可能使公司持有的分布式电站资产面临一定的屋顶租赁稳定性风险。

虽然存在一定的屋顶租赁稳定性风险,但公司现有自持电站的屋顶资源业主普遍都是经营风险低、信用风险低、用电量大、经营稳定的优质上市公司和海内外知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也已根据政府城建规划等评估了后续企业被政府征拆的风险,同时已为电站资产购买了保险,公司出现屋顶租赁稳定性风险导致公司整体业绩遭受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应对措施:公司会继续通过选择经营稳定的优质企业合作、合同约定违约责任、选择法律上安全性高的建筑物、分散布局屋顶自持电站、为自持电站投保等一系列措施来规避或者降低屋顶租赁稳定性风险。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自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电站所发电量的平均度电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发自用部分的由屋顶资源业主支付的电费,二是余电上网的由电网收购支付的电费。公司需要每月定时与企业、电网进行电费结算并收取,随着自持电站规模的持续扩大,发电收入和应收账款规模将增加,可能存在客户违约或内部控制未能有效执行等情形,此外,存量补贴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基金,从过往来看,公司每月皆能及时、足额结算并收到补贴。本期开始,补贴结算周期变长导致发放滞后,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电费收取方面,多年来公司以优质的运维服务,赢得了屋顶资源业主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已形成了融洽、紧密、共赢的合作关系,从过往历史经验来看,基本不存在电费收取困难的问题。同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具有小而分散的特点,个别电站屋顶资源业主经营存在困难对公司整个自持电站投资收益影响非常有限。存量补贴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自2022年3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核查工作。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核查情况以及未来补贴资金的拨付速度、拨付比例等情况当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电费收取方面,公司将严格按照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并继续采取筛选优质的分布式客户进行投资、与屋顶资源业主签订条款周密、清晰、有效的能源管理合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增强公司美誉度等多种措施降低电费收取所带来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存量补贴方面,公司将紧密跟踪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情况,加强补贴收入管理分析。

4、电价下调导致收益率下降风险

公司自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核心收益来源于电费收入。电站所发电量业主自用部分在跟用电业主结算电费时,不是约定一个固定的度电价,而是参照资源所在地工商业用电价格给予一定折扣,该方式既能给予客户电价优惠,又能使公司售电价格更具弹性。在工商业用电价格上涨的时候,公司的综合度电收入将提高,从而增加发电收益。而若用电价格下降的时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收益率将会出现下滑。在当前电价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工商业电价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公司自持分布式电站业务存在一定的电价下调导致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虽然存在一定的电价下调风险,但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工商业企业用能方面,能耗双控政策更趋严格,传统能源使用受限,但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因其自发自用经济性强成为工商业主更经济的用能选择,有利于拉动工商业装机需求。同时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目录电价被取消,电力被还原商品属性,电价随供需形势变动。现阶段一般工商业、大工业交易电价整体处于上行趋势,代理购电电价也较此前目录电价有所上涨。另一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及占比的提高,配套新型储能将是一种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的解决方案,而电价上行以拉大峰谷电价差是驱动新型储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有效途径。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电力供需仍然趋紧,且为推动新型储能的应用,电价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小,预计电价将在当前位置上合理波动。

应对措施:公司将实时跟踪工商业电价变动情况,同步测算公司拟建待建分布式项目收益率水平,保证公司新增“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电站项目的经济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所在行业细分领域是分布式光伏领域,聚焦的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构成部件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上,公司采取“紧跟产品技术”的战略,采用最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路线,其他部件如逆变器、电缆皆采购华为、阳光电源(300274)、上上电缆等一线品牌,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光伏电站。相较于技术竞争力而言,分布式光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体现在屋顶资源的获取能力上。“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客户更加关注实施方的案例经验,能否根据屋顶条件尽可能多地安装光伏组件;能否在电站建成后提供优质的运维服务。公司经过多年业务积累,具备丰富的实施经验,拥有高效、专业的运维团队,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口碑,能够与客户需求高度匹配,由此形成了公司强大的屋顶资源获取能力。公司的具体竞争优势如下:

(一)强大的优质工业屋顶资源开发能力及由此获取的庞大客户群

屋顶资源的获取是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行业发展初期,国内掌握屋顶资源的业主对分布式电站开发模式尚显陌生,行业市场仍在培育过程中。对于屋顶业主来说,电站开发后的电费折让受益程度、屋顶建筑耗损、发电可靠性、电量计量准确性与电站安全等因素是其决定是否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电站的主要顾虑。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叠加现如今“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能耗双控政策的出台,市场对分布式光伏的认可度和屋顶资源业主的装机意愿相比以往大大提高。

公司在筛选屋顶资源和用电业主时,优先考虑高耗电、高购电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海内外知名企业等优质企业,这类企业用电量大、经营稳定、信用良好、存续期长,自持电站所发电量有较高的比例被企业消纳,平均度电收入和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也能保障后期电费稳定、及时的收取,坏账风险较小。公司在获取屋顶资源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组建团队,普及推广

设立了专门的屋顶资源开发部门,并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通过一对一走访的形式,以及组织专业的上门宣讲、对已竣工电站案例参观、业务推广活动等方式,向潜在的屋顶资源业主进行关于分布式电站的业务普及和技术培训,从多角度、多方面打消屋顶资源业主对于在屋顶建设分布式电站的顾虑,并最终通过屋顶分布式电站的开发,实现投资方、建设方以及屋顶资源业主等多方的共赢。

2、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对于拟建而未建的部分大型工业项目,因其具有较大规模的潜在屋顶资源,公司屋顶开发团队在该类项目立项阶段即开始介入进行推介,甚至参与厂房设计,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及早介入工业项目开发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先于竞争对手及时锁定屋顶资源,同时也有利于确保目标屋顶满足和适应未来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各项设计和施工标准。

3、优质服务,赢得口碑

在屋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公司通过为众多屋顶资源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在此基础之上,公司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屋顶资源获取能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获取屋顶资源超1200万平方米,涉及工业企业951家,年发电能力最高可超12亿度。上述企业客户中不乏娃哈哈、中国巨石(600176)、桐昆股份(601233)、立讯精密(002475)、华孚时尚(002042)、敏实集团、联鑫集团、利欧股份(002131)、珀莱雅(603605)、雅戈尔(600177)、索菲亚(002572)、火星人(300894)、飞利浦、法国赛峰集团、晨丰科技(603685)、景兴纸业(002067)等海内外知名优质企业。

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公司现拥有GW级以上的优质分布式客户资源,优质的服务使公司赢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和品牌效应,为后续电站规模再扩大、推进充电桩和工商业分布式储能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后期进一步拓宽分布式新应用场景,深度挖掘客户潜在价值提供了可能性。

(二)品牌及经验优势

分布式光伏电站根据屋顶资源业主屋顶屋面状况、变压器容量等参数进行电站设计、建设,具有个性化特点,属于非标产品,案例经验对建成优质电站至关重要,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品牌和经验壁垒。公司是目前国内较早从事分布式光伏开发的企业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芯能”品牌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具体如下:

1、相对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公司进入分布式光伏发电服务行业较早,在屋顶资源整合、电站材料供应、并网服务以及电站运维等领域均已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和技术实力,为以后新业务开拓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由于已成功实施了众多项目,公司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方、地方电网、屋顶资源业主方面均享有较好的声誉,有较强的客户黏性,已经形成随客户业务发展向外地辐射的业务发展趋势,如敏实集团、中国巨石、华孚时尚、娃哈哈等案例;

3、自公司2014年开始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及服务业务以来,公司已对该行业和业务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对行业的深入理解是公司未来能够抓住新业务机会的前提条件。

(三)优质的电站运维服务和突出的电站设计、并网支持能力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电站服务的对象是众多工商企业,各个电站分布零散,各地的气候、环境、情况各异,需要配置足够专业的运维人员和设备,提供优质的运维服务才能降低电站的故障率,提高发电效率和发电寿命,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电站运维部,组建了专业维护检修团队,开发了光伏电站、储能、充电桩三合一智能监测运维平台,现已具备了丰富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营维护经验。公司目前投资运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通信装置接入公司智能监测运维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几大优势:(1)全天候的实时智能化监测:对各个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监控,随时掌握各电站当日当月发电量、日照辐射强度等数据;(2)故障的及时发现、定位并排除:通过私有云端大数据智能处理分析,能够及时的检测出电站故障、逆变器故障、太阳能光伏组件故障及通信故障,并迅速定位进行排除;(3)大数据分析优化能力:能够记录历史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帮助运维人员优化运维方案,提高电站综合运行效率,同时也为后期电站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公司后续若大规模对外承接电站运维业务同样可接入此系统。此外,公司还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通过安装摄像头实现可视化监控,实时了解当地雨雪、台风情况,第一时间判断当地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及时制定处理方案;通过自动清洗机器人,按照设定频率参数或远程遥控操作对电站组件表面灰尘、积雪进行清洗,提高发电效率。

公司通过多年来的项目经验积累,具备突出的电站设计能力,可根据各类屋顶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能够处理柔性屋面,解决有关屋面防水性、连续性等疑难问题,进而保障项目实施后的电站质量和屋顶寿命,也可根据业主屋面情况灵活设计、实施BIPV光伏电站,有效提升屋顶资源利用率,节约建材成本,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公司拥有无边框双玻组件、微型逆变器等多类产品应用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优化方案,为后续新项目的实施提供案例参考。

公司的并网支持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协助相关方将并网时间缩短;另一方面,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个性化程度高,技术方案复杂,受屋顶面积、地方标准、电站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并网服务仍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公司能够协助并网方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高效的解决上述并网难题,保证了电站及早发电,从而为电站投资者和屋顶资源业主创造更多效益。

(四)具有较为完整的分布式光伏产业链

公司自持电站投资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投资成本在业内具备明显优势,主要原因是公司拥有GW级以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经验,具备较为完整的分布式光伏产业链,能够迅速、高效、自主地完成屋顶资源获取、电站设计、施工监理、组件供应、电站备案并网等多个环节的作业,有效降低电站的投资成本,同时保证电站的建设质量和稳定运营。

当前自持电站投资的组件成本占比超过40%,公司拥有自建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公司自持电站所用组件通过自产的方式,在严格把控组件质量、保证自持电站发电寿命和发电效率的基础上能够对成本进行较好的控制。目前,公司组件厂已获得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ISO14500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以及CE、TUV、CQC、IEC61215、IEC61730产品认证。

公司光伏产品生产销售业务将优先满足公司电站业务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为公司目前持续加大自持分布式电站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公司保证所供应产品的质量和稳定的供货周期,提升电站开发的效率和可控性。

(五)拥有拓展新业务所需的资源优势

公司通过稳定可靠的电站质量、优质的运维服务、良好的品牌口碑,已与各个屋顶资源业主形成了紧密、融洽、共赢的合作关系。经初步统计,公司拥有的近千家工商业客户大多为高耗能的大工业用电客户,年总用电量近100亿度,涉及的工商业厂房面积超1200万平方米。客户巨大的用电需求和资源空间为公司工商业储能、充电桩、户储产品等多元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未来,公司将围绕这些黏性极强的工商业客户,提供“发电+充电+储电”的一体化服务,以拓宽分布式投资运营的新商业模式,实现工商业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

(六)人才及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具备逆变器研发能力的分布式光伏专业管理团队。在技术方面,该团队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曾深度参与头部光伏逆变器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产品围绕公司自持电站项目展开研究和试用,从而获取应用效果的真实反馈,通过项目与产品高度结合,助推光伏逆变器产品的迭代创新和效率提升。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为公司的储能产品业务打下坚实基础;在管理经验方面,通过不断的项目积累,不断总结项目的执行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形成了公司自有的项目数据资源,进而能够在后续业务开展过程中加以合理推广。经过多年的摸索,公司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已逐步建立起涵盖研发、生产、财务、市场营销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营管理经验。

公司通过多年在光伏领域积累,在分布式电站开发、电站运维、光伏产品制造、分布式光伏新应用场景等领域均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15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37项,发明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另有软件著作权5项,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省级研发中心、嘉兴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芯能科技科研工作站,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科研实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