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沿海7市21个港区6万余名职工,整合成一家国企——山东省港口集团,我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已历三载,成效如何?

一组数据给出答案:疫情之下,山东港口吞吐量连年增长,去年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5.8%,突破3400万标箱,分别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均水

另一组财务指标,则显示出这种业务量增长的“含金量”:相较成立之初,山东港口营业收入翻番,利润增长40%;资产总额、净资产额、人均创利增幅均达30%以上;累计投资1195亿元、招商引资74.4亿元;累计纳税105亿元,较成立时增长35%;获省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稳居省属企业第一方阵。

放眼全国,省域港口整合重组不是新鲜事,但山东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的一体化改革道路。回望来路,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这样总结: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成功;没有自觉置身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和站位,就没有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对标世界一流的高远方向,就没有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未来。

“这种通力合作,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整合之前,山东港口什么样?彼时船公司的一种常见做法,折射出冰山一角:来山东询价时,船公司先与台港议价,又拿着台港的折扣价压青岛港,再用青岛港的底价压日照港……一圈走下来,各港口为抢夺货源争相降价,拼得“头破血流”。

滨海而居的城市,大多怀揣一个“港口梦”。在山东绵长的海岸线上,不仅有青岛港、日照港、台港3个吞吐量超4亿吨的大港,境内30个沿海县(市、区)还遍布20余个大大小小的港区。各港口为追求自我完善,往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从港航大省迈向港航强省,破釜沉舟式改革重整势在必行。2018年3月,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整合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组建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2019年7月9日,威海港100%股权无偿划转青岛港;同年8月6日,由青岛港、日照港、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成立。

时至今日,山东港口挂牌成立已整三年,曾经的乱象解决了吗?

不妨看这样一个案例:今年4月,由山东港口陆海物流集团承揽的100个集装箱抵达青岛港,原计划通过汽运发往营口,可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到达,面临交货逾期风险。在陆海物流集团和青岛港的支持下,航运集团支线中心紧急调整港口内支线航班和舱位,将100个集装箱通过“青岛-台”航线发往台港。台港第一时间与船公司沟通,制订集装箱“过驳直装”专船方案,这批集装箱到港后仅用2小时便通过集卡全程“不落地”转运上船,第一时间发往营口,最终顺利到达客户手中。

“这种多个港口之间的通力合作,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山东港口生产业务部部长于沉涛说。成立3年来,山东港口累计新开各港口内支线16条,主要港口之间实现航线“天天有班次”。

全省一盘棋,兄弟港口各司其职

短短3年,由乱转治,山东港口是如何做到的?

顶层设计功不可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厅局、沿海各市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强力推进‘三个一’,即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体化改革发展路线图。”霍高原说。

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是“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这种格局之下,四大港口集团只保留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港口业务,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规模、100多个业务单元则“合并同类项”,重组为金控、物流、贸易、航运等12个板块集团。为鼓励各板块间加强业务协作,山东港口专设“协同指标”,纳入直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

由此,各港口明确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杜绝了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全省一盘棋之下,兄弟港口各司其职——青岛港担当枢纽港,做强做优国际干线,日照港、台港、渤海湾港积极当好青岛港的喂给港,各港口之间开通内支线,形成“微循环”,释放出一体化倍增效能。

携手并进,山东各港口迅速走出了“零和博弈”的恶循环,开创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赢新局面: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位、第六位,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日照港超越鹿特丹港,跻身全球第九大港口;台港稳居全国第八;渤海湾港生产经营实现翻番式增长,展示出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

置身于变革浪潮中的一线港口人,对一体化发展成效有着更深的切身体会。身为渤海湾港市场营销中心副主任,魏铭以前在码头上很少看到集装箱船。可是自从渤海湾港成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一分子之后,连接青岛港、日照港、台港的转水通道全被打通,以前在这些大港通过汽运疏港的部分货物,改成走水路到渤海湾港集散。“现在转水货种已达到了7种,转水量已经占到了渤海湾港总吞吐量的30%以上,集装箱转水量更是占到全部箱量的50%以上。”魏铭说。

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港口是基础、枢纽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体化整合之后,山港“巨轮”,又该驶向何方?

首先要搞清楚自身“坐标”。山东港口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是新发展格局的“双节点”,是协同腹地、联通世界的重要“棋眼”,是RCEP协定中面向日韩和东盟的“桥头堡”,是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山东港口可以更好地承接国家政策叠加赋能,应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霍高原说。

7月19日凌晨3时,随着“维明”轮顺利靠泊青岛港,又一条连接中国北方地区与中南美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新路被打通。这是青岛港继7月12日长锦船公司俄罗斯线,7月13日中联航运美西线、地中海航运东南亚线后开通的又一条新航线。

一周之内新增4条国际贸易新航线,山东港口再次创下了集装箱航线增速历史纪录。过去3年中,依托一体化发展新台,山东港口加大与船公司合作,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航线增速屡创历史纪录:新增航线108条,增速较整合前成倍增长,总数达到320条,其中外贸航线229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与提高海向通达度同步进行的,是加大港口的陆向辐射度,通过建设内陆港、海铁联运等持续放大港口的物流枢纽功能。

7月28日,山东港口胶州陆港至青岛港大港港区的“胶青快线”循环班列正式开通。这是继开通“胶黄小运转”循环班列后,山东港口在青岛地区搭建的又一高效便捷的海铁联运通道,将为上合示范区进出口企业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据统计,成立3年来,山东港口共开辟西安、兰州、郑州、乌鲁木齐、枣庄等内陆港30个、班列79条,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一。

目前,山东港口已承担起全省90%以上的货物进出口量,原油、铁矿石、铝矾土、粮食等主要货种的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年进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1/4、2/3、1/5,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