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消息,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利益相关,圈子太小,匿了。
作为知乎众多梗中最出圈的一句,“谢邀体”是无数知乎答题者爱用的开篇句式,因为后面往往跟着一个或浮夸或戏谑的“吹牛”故事,很多人会选择匿名发布。但在知乎下线匿名功能后,就很难再看到匿名的精彩知乎体了。
7月7日晚间,知乎宣布已在最新版本App中完成了匿名功能下线的开发,预计7月14日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App端及PC端正式下线。届时,匿名发布入口将会取消,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
【资料图】
对此,有大V感叹,“谢邀,匿了”从此成为千古绝唱。在知乎官方账号评论区,有知乎用户大呼,“没有了小故事,乐趣减半”;也有知乎用户认为这是“好事”,可以减少匿名谣言的发生。
知乎为何下线匿名功能?
据了解,知乎下线匿名功能的导火索是亿欧创始人黄渊普的一条微信朋友圈。
6月20日,黄渊普在朋友圈发文抨击知乎的匿名诽谤现象及其反证规则存在问题。而他抨击的起因是,有匿名网友以“据说”“听说”为开头,称黄渊普曾花钱购买“上海青年五四奖章”,并花钱获得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录取。
这让黄渊普感到气愤,他表示,相信一些平台搞匿名的方式初衷是保护弱者,但结果却让造谣的成本变得非常低。黄渊普指出,需要平台作出改变,把平台规则调到更公平合理,依然可以匿名,但要用实名制+造谣追责机制让造谣的人能承担成本。
之后,黄渊普向知乎创始人周源反映了这一问题,但对方未予回复。6月21日,黄渊普再次发布公开信,称将实名举报知乎及知乎创始人周源。他表示,“如果知乎不调机制,我已经想好了后续的几步。”
6月22日,周源在朋友圈回应了知乎匿名功能的争议,表示将在近期对该功能做出调整。
匿名功能是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初衷是希望维护一个开放讨论的社区环境,用户在分享个人经历的同时没有个人隐私方面的顾虑。匿名功能需要建立在友善互助的使用者基础之上,而在今天复杂的沟通环境下,这个机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扰。“知乎会做出改变。”周源称。
6月25日,知乎官方账号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的社区公告,称“持续深入处置涉企业、企业家的虚假不实和侵权信息,坚决打击恶意炒作行为,依法查处侵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内容和帐号,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讨论氛围。”
7月7日晚间,知乎正式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知乎最新版本App预计7月14日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App端及PC端正式下线。届时,匿名发布入口将会取消,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需要注意的是,知乎下线匿名功能的大背景是国家出手整治网络暴力。就在知乎公告发布的当天上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指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不得在词条、话题、超话、群组、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在互联网刚兴起时,匿名是一种主流机制。在这种匿名机制下,用户可以实现社交网络的重生,在虚拟空间自由表达。可一旦脱离现实社会身份和关系链的制约,人们也看似可以不用对言论负责,更赤裸裸地展示邪恶,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愈演愈烈。
据了解,除了这次黄渊普“炮轰”知乎匿名诽谤现象引发热议外,今年1月,一自称上海土著中产的匿名用户称娶江西姑娘被要1888万彩礼一事也颇具争议,登上网络热搜,最后知乎判断该文章内容系杜撰,该用户账号被永久封禁。
这种为制造噱头虚构故事消费大众情绪的做法,既不地道,也可能涉嫌违法。而除了知乎之外,脉脉的匿名社区也一直被外界诟病。B站、百度等企业都曾起诉脉脉传播不实信息。
2019年3月,有网友冒充B站员工,在脉脉“职言社区”发布有关B站的不良言论,称“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个”。该事件引发热议,对B站企业形象产生很大不利影响。为此,B站起诉脉脉不正当竞争,获赔30万。
2020年2月,有认证为“百度员工”的用户在脉脉发帖称,领导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要求回公司,吃饭开工。百度委托律师两次发送律师函要求删帖,脉脉对涉案帖子做了“标记存疑”处理,直至2020年4月10日删帖。法院认为脉脉无法证明该用户是否客观存在,不能与其核实情况,且发布的内容损害百度的商誉,构成商业诋毁行为。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指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强化网络用户账号信息管理,防止假冒、仿冒、恶意关联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进行违规注册或发布信息,协助当事人进行个人账号认证。
治理网络暴力,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知乎宣布下线匿名功能之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现在压力给到脉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