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厚植生态底色 增添发展亮色


(相关资料图)

8月22日,在万全区郭磊庄镇孙家小庄村的果树林里,果农正忙着收获“香蕉李”。河北日报通讯员 邢鹏飞摄

“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非常好,真是不虚此行。”8月16日,来自北京的游客王臻在草原天路尚义段游玩后兴致勃勃地说。据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统计,今年1至6月,张家口市接待游客达3278.04万人次,同比增长348.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3.64亿元,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居全省第五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张家口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首都周围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工作。2017年至今,已累计完成营造林1486万亩,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围绕“一核两沿三环四带”,开展国土绿化

“2017年222万亩、2018年601.01万亩、2019年185.33万亩、2020年130.026万亩、2021年178.9万亩、2022年108.76万亩,2023年7月底已完成56.61万亩……”8月18日,张家口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石艳琴介绍,自2017年以来,该市全面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为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首都”两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中,该市围绕“一核(冬奥核心赛区)、两沿(沿河、沿路)、三环(环城、环镇、环村)、四带(防风固沙带、水土保持带、水源涵养带、生态经济带)”的整体布局,创新工程化、公司化、市场化、项目化、林场化建设模式,统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城镇化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等,重点实施冬奥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张家口及承德坝上地区植树造林等一批国家及省级重点工程。

特别是2018年,该市克服自然条件差、资金不足等难题,完成营造林601.0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6亿株;建成万亩以下工程片区128处、1到10万亩工程片区29处、10万亩以上新旧对接集中连片工程片区4处,形成百万亩塞北林场沿坝工程区1处,创造了张家口造林绿化的新纪录。

石艳琴介绍,目前,该市已基本形成了以沿冀内蒙古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网、沿河沿路防护林、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以及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等为骨干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

8月23日拍摄的崇礼区红花梁造林区。河北日报通讯员周大伟摄

“造管用”三位一体推进,巩固建设成果

“现在我们巡查的重点是病虫害监测,以及查看是否有盗采盗伐或破坏林木的现象。”8月23日,张家口市灵官庙林场副场长李庆飞带领3名护林员深入林区,对护林员日常的森林巡护巡查、隐患排查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他介绍,林场现有一支以场长为队长的14人半专业扑火队及一支18人的护林护草队伍,建立了4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确保山有人看、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目前,张家口林业生态建设的方向由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转入以巩固建设成果、提升建设成效为主的新阶段。接下来,该市将立足首都“两区”建设目标,统筹推进“造管用”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针对林分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效益不高等问题,该市进一步加强抚育管护力度,打好抚育、低改、采伐、更新、保护组合拳,全面提升资源质量和生态效益。创新管护机制,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继续实行施工单位、造林业主和护林员管护模式,探索市县乡村四级生态林场长效管护体系,实现资源、资产和收益一体化。

不断优化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该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盘活并利用好全市林草资源。通过扩基地、建园区、扶龙头等措施,大力发展以葡萄、杏扁、特色杂果、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提高林业产业效益,持续壮大林业产业。

“据去年底的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包括张家口市在内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已由沙尘暴加强区转变为减弱区。”石艳琴介绍,通过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的实施,该市土地沙化、退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就地起沙(尘)现象得到明显好转,风沙危害进一步减轻,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同时,气候条件的改善,也为农牧业高产稳产创造了基础条件。农、林、牧、副等主副产品资源的增加,不仅为群众创造直接经济收入,还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链条的延长,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艳红 通讯员 李秀宇)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