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检验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上周,北京经历了一场140年来最大降雨。大风暴雨中,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排涝效果明显,记者从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
(资料图片)
虽然降雨来势汹汹,但大部分雨水被“海绵”吸收,从而有效缓解了城市强降雨时管网及抽排压力,起到较好的错峰、缓释、渗透、蓄存功效。
持续三天的降雨,29.9平方公里的建设达标区域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7%以上,蓄水890958万方,将用于日常绿地浇洒、道路清洗等雨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此外,海绵改造小区通过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实现了雨水就地消纳与利用,解决了道路积水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的问题。
同时缓解道路表面径流流量和流速。通过在雨水口设置截污挂篮、旋流沉沙等设施截留径流污染物,减少了对临近河道的污染。
家门口的“海绵公园”
8月2日,持续三天的强降雨终于结束。“经历这次大暴雨,心里更有底了。”通运街道网格员田师傅照例在荔景园社区里巡查,“以前七八月份一下雨,我就得在小区转,总担心有淹的地方。今年,小区的‘海绵’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这两年,小区里陆续开展多项施工:铺步道、建停车场、挖调蓄池……一打听,原来就是新闻里说的“海绵城市改造”。
△朗清园小区地面铺设鹅卵石及透水砖
可以使雨水快速下渗
“这些地方铺的都是透水砖,雨水可以透过透水砖流入地下。”田师傅指着人行道和停车位说,主路旁边铺设的这排鹅卵石下面还有一层碎石、一层渗管,上面打了很多孔,再往下就是透水层。雨水通过孔洞可以渗透到管里去,留住了一部分雨水。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潜流湿地
可收集、净化雨水
这些过滤收集的雨水去哪儿了呢?
“小区还挖了一座调蓄池呢,专门收集这些雨水,小区绿化都是蓄水池处理过的水。”田师傅说,平时下雨,水通过管网流入调蓄池,当需要浇花、浇灌绿植时,通过泵房把水抽上来。
小区新增的海绵设施中,最令居民称赞的,要数新增加的三个休憩广场。这里的废弃设施经过改造后,成了有花有草有雕塑的游玩乐园。而且广场里都藏有海绵功能,下雨排水更畅通、海绵存蓄有地方。
透水砖、透水沥青、排水渠的综合使用,是老旧小区海绵改造的重点。
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办公室负责人陈博介绍,
2016年,北京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区就位于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带,北运河和运潮减河两河交汇处,面积19.36平方公里。工程开始前,区海绵办工作人员深入老旧小区300余次,听取群众诉求,邀请居民全过程参与。
7.41平方公里的建成区中,
包含了北京小学通州分校、通州文化馆、哈佛幼儿园、紫荆雅园、BOBO自由城、河畔丽景、朗清园等24个项目。其中既有住宅小区,也有学校、园区,每个项目的现实状况都不同。改造之初,项目团队逐一现场踏勘,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像荔景园、紫荆雅园等建成10多年的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仅将过去不透水的地面改为透水地面,还配备了活动座椅和地灯,兼具活动功能。
在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不仅用生物滞留池和景观木亭组成了一个海绵主题教育宣传区,还特意铺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让课间休息更加有滋有味……
“渗滞蓄净用排”雨水良性循环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介绍,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确保水生态安全。
什么是渗、滞、蓄、净、用、排?
一图读懂↓↓
不论是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还是绿地雨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将其收集、净化。一部分用以补充地下水,一部分汇集到市政雨水管线。
和高低起伏的景观不同,海绵改造多是巧妙的“下凹式绿地”,绿地的地势要低于路面,引导“水往低处流”,随后再通过生物滞留池,仿佛家庭里使用的净水器一般,除去雨水中的污染物。
今年暑期,正在改造的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海绵项目,预计开学前就能完成。项目就包括在校园湖泊内构建“湖体水质循环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公共景区绿地里的海绵设施,也同样暗藏玄机。比如减河公园步道采用双层透水沥青,沥青颗粒嵌合缝隙较大,可使部分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路面与下凹式绿地的标高相差25厘米,较普通绿地可以承接更多雨水。
风景如画的镜河,是行政办公区“海绵”城市最重要的工程措施。
河道两侧配套设置了专门收集雨水的暗涵和雨水箅子,一旦发生降雨,地表径流首先通过雨水箅子进入暗涵,通过自流与河道下游一处地下泵站相连。
泵站除排洪外还兼具污水处理功能。此外,镜河水系还实现了雨水分层处理,通过暗涵的调节,较脏的初雨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浑浊的中段雨进入北运河,较清澈的末段雨进入河道,实现了分层取水、优水优用。
△月亮河城堡公寓
“海绵”蓄积的雨水用于水幕景观
陈博介绍,
在城市副中心,透水停车位、透水沥青路面、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广场、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数十种设施被应用到了海绵城市建设中。
4900多块“海绵”录入实时观测平台
城市副中心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全面遵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按照首都标准、北京特色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8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管控平台
可对相关点位进行全天候数据监测
建118个监测站点
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管控平台共建设了118个监测站点,对试点区域内已建成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片区进行全天候数据监测。
同时,平台录入了试点区内3条河流水系、123个地块、4900多个海绵设施以及上千条排水管网的基础数据信息。
据陈博介绍,
通过以点带面,试点区的举措正向全区铺开。《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在2021年12月印发,提出全区新改扩建项目要遵循海绵建设设计理念,方案和施工图要报海绵办审查。
随着相关设施的改造,海绵城市还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到“十四五”末,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到2035年,副中心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比例将达到80%以上,将建成安全可靠、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