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徐颖 张孝东

“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困难,而是要去看看别人的困难,因为别人的困难,是你的商机,别人的需求是你的机会。”——宋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概12岁,宋扬就开始背着行囊,坐绿皮火车,从内蒙古一个叫乌海的城市,到父亲的工作所在地青岛。

在绿皮火车上,宋扬遇到最多的一类人,就是去内蒙古做煤炭生意的温州人。

在和浙商的旅途交流中,小小少年越发觉得,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商人,要跟这些浙商去学习。

高考那年,宋扬毅然放弃清华,来到浙大,从此开启人生创业之路。

放弃清华来浙大,就是为了创业

来浙大之后,宋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创业,不断去打磨自己。

大一开始,宋扬就做各种兼职,当时卖过电话卡,他还去做过很多魔术商业,终于在大四的时候,攒下了30万元。

和志同道合的校友一起,大家凑了50万元在浙大玉泉校区附近的青芝坞,开了一家快餐厅。

餐厅是个勤行,当你还有很多精力在学业上的时候,是很难有精力把餐厅管好的。

宋扬想,要不然大家就换个思路,发挥在校优势,到紫金港校区做了校内订餐网。

这个项目,当时宋扬还去上海参加创业大赛,和饿了么创始人张继豪同台竞技过。

可惜餐厅和订餐网都没坚持下去,第二次创业,宋扬得到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创业永远要全力以赴,不能兼职。

新赛道,满足高净值人群的小心愿

在浙大读博期间,因为去继续教育学院挂职,宋扬开始进入高端培训行业。

当时,他接触的都是通常意义上讲的高净值人群,比如企业家、高管。

这类精英人群一般都有孩子,他们会提建议说,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来浙大参观,或者组织活动,让孩子在旅行中得到提升,这样很有意义。

于是,宋扬在2015年做出人生中非常重大的决定,创业转型研学赛道。

为创业而博士休学的宋扬,从浙大打包出来,来到余杭梦想小镇,成为小镇最早一批“原住民”。

前三年,团队专注于研发,余杭区政府、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也有研发方面的补贴,最高的时候,团队能拿到600万元补贴。

宋扬和小伙伴们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研发上。短短半年,团队就将杭州的研学模式,复制到将近20个城市。

正当大家信心满满想去复制50个、100个城市时,疫情来了。

疫情逼出的商业模式,逆风飞扬

疫情三年,让企业的传统业务板块,停滞不前。

当你遇到困难时,宋扬一直有个观点,就是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困难,而要去看看别人的困难,因为只有别人的困难,才是你的商机,别人的需求,才是你的机会。

在疫情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宋扬逼自己产生了新的创新能力。

他发现,虽然自己很难,团队不能跨省活动,但上游的营地基地,包括乡村也没了人流,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因为乡村有大量废弃的学校,废弃的工厂,把它们做一些改变和开发,可以变成营地基地,而营地基地就是乡村发展的空间。

宋扬一直觉得,乡村振兴是要带人进村,光带货出村,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没有人的乡村如何振兴,而宋扬在疫情期间开发的商业模式,刚好解决了这一痛点。

于是,团队把村民培养作为营地的员工,把乡村业态打造好,就有青年返乡创业,作为人才,他们还把城里的亲子流量,带到乡村作为人气,这三个“人”,直接促进了乡村人的爆发,而人的爆发,带来的就是产业的爆发。

这个模式非常成功,在疫情期间,宋扬做了100多个乡村的案例,也让企业缓过一口气,并在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成为企业巨大的优势。

绿皮火车少年,初心不改一路奔跑

创业这件事,跟钱跑不了干系。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客户、股东和员工信任你的话,财富不会成为问题。

在疫情期间,宋扬团队的员工会主动投资公司,很多无法兑付的服务,客户会说没关系,先留在你们企业里,所以公司甚至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现金流危机。

疫情过后,研学市场迅速反弹,客流变得非常大,但大客流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宋扬团队的服务对象,可以说是中国最敏感的客户群体,因为付钱的是家长,但实际感受体验的是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也遇到过很多责难,这个市场也还在成熟的过程当中。

宋扬相信,家长会越来越理解这个行业,他们想带来孩子的,是某段人生经历的塑造,让孩子去打开世界观,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以及对人生目标的某种期许,就像当年在绿皮火车上,和浙商侃侃而谈的少年宋扬一样。

人生感悟——

成功自然会来,财富只是追求价值的附属品,只是一种信任的等价符号。

这些年,创业也让宋扬悟出了人生快乐和财富的真谛。

你会发现财富是一种很动态的东西,因为你可能尽量有赚很大的钱,但也很可能明天就亏很多的钱。

创业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苦中作乐,是一种自我修炼,它不是多巴胺式的快乐,而是一种内啡肽内式的快乐,是经历痛苦,反思自我后的开悟。

所以,成长才是创业的真谛,搞明白你的社会价值,紧紧围绕这个价值去耕耘,财富不会是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