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陇西:发挥中医药优势 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资料图】

近年来,陇西立足“中国药都”,依托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康养事业,着力建设西部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日前,记者走进陇西县中医院智慧中医堂,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一楼大厅,数十个展板上,从中药鼻祖神农氏和针灸始祖伏羲的功绩传说开始,集中展示了包括夏商周时期汤药之祖伊尹《汤液经》、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望闻问切、唐朝孙思邈“大医精诚”、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在内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中医药发展历程。

在智慧中医堂中医CT室,一台诊断机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与传统中医把脉问诊不同,患者只需将双手置于机器前的电子传感器上,机器就可以通过检测手指来出具检测报告。

记者询问检测人员后得知,人的每一根手指都有相对应的经络,机器的电子传感器通过生物静电可以传遍全身经络,从而检测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检测报告有厚厚的一沓,内容涉及身体各条经络的状况,建议服用的药品以及日常保健、饮食、运动、音乐调理等。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给出的建议也有很大差别。我们还会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调整体质调理建议,尽可能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健康生活。”陇西县中医院医师伍转娥说。目前,每个月都会有近300人来到中医CT室查看自身的健康状况。

陇西县中医院智慧中医堂是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典范。

在智慧中医堂五楼,记者见到了陇西县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贾文博。

作为医院的业务骨干,贾文博每天都要诊治50名左右的患者。但最让他自豪的是改良完善了“羊毛疔”挑治疗法。

贾文博介绍,“羊毛疔”是一种病名,是说人身上长的疔,形状像羊毛一样,会“疔”住人的气血,它是人体新陈代谢中,遇风热湿燥寒等因素凝聚滞留形成的特殊产物。将“羊毛疔”取净后,瘀堵毒素排出,经络瞬间通畅。

而治疗这种病症的挑治术是在古代“九针”中的“毛刺”“杨刺”“浮刺”“半刺”及“络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具有取材容易,施治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羊毛疔’挑治疗法可以治疗颈肩腰腿痛、关节炎、风湿类症状等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很难治愈或无法根除的顽症,这项技术对300多种疾病有显著效果,成本低,治愈率高。”贾文博介绍。

四肢联动全身康复训练器、电动直立床、分指板……在智慧中医堂针灸康复科,有一间如同健身房一样摆满各类器材的房间。在这里,种类齐全的康复仪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通过治疗配合机器恢复锻炼,偏瘫中风病人可以很快恢复行动。”针灸康复科住院医师冯慧敏说。

在智慧中医堂的一间治疗室内,主任医师汪燕伟正用小针刀为67岁的老人朱玉峰进行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在继承传统针灸推拿手法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现代人体解剖学,弄清疾病根源、明确疾病的位置,采用针刀治疗的方式,准确在病变部位施术,对某些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治疗仅5分钟后,治疗前还腰部疼痛难忍的朱玉峰疼痛症状显著缓解。

“效果太好了,特别感谢汪医生。”朱玉峰感激地说。

来到陇西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中心,还未进门,浓浓的艾香味便扑鼻而来。

在示范中心,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当数药物铺灸,需要先在患者背部撒上祛湿粉,再铺上用姜末做成的姜饼,然后点上艾绒开始艾灸。

药物铺灸能祛湿祛寒,增强免疫力。“灸的时候感觉热气往身体里面渗,灸完之后浑身暖洋洋的,特别通透舒适。”刚做完铺灸的陈先生说。

铺灸还能治疗产后痛风、痛经等女性疾病。2022年夏天,有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女士回陇西探亲,得知示范中心的铺灸后慕名而来。

“来的时候正是三伏天,但她还穿着棉衣,戴着毛线帽,捂得厚厚的。”示范中心负责人汪茹娟回忆。

原来,这位患者坐月子时一直吹空调,导致她一见风就头痛,而且特别怕冷。

在示范中心做了20多次的针灸、药物铺灸和穴位灸后,这位患者返回深圳。

今年6月,她特别委托她的母亲前来示范中心表达感谢。

“她母亲说患者已经彻底好了,都可以穿裙子了。”得知患者康复后,汪茹娟很开心。

今年以来,脾虚厌食的孩子较多,示范中心医护人员采取穴位灸的方法为孩童治疗。

“听到孩子说,妈妈我饿了,我感到特别高兴。”做完灸疗后,有一个孩子的妈妈说。

目前,示范中心还研发了中药面膜,采取“一人一方”的方式内调外敷治疗女性皮肤问题,效果也很明显。

“中医药产品和相关治疗方式简单方便、价格低廉、没有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汪茹娟说。

在陇西,偏远乡镇的群众也可以享受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红利。

从陇西县城驱车行驶15公里,就到达陇西县云田镇云田中心卫生院中医馆。

“共献仁术济世养生,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在中医馆门口,一副对联展现职责使命。

在综合理疗室,通过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穴位贴敷治疗腰肌劳损、感冒、哮喘、小儿疳积、肌肉萎缩;在蜡疗室,通过蜡疗、热敷、盐熨治疗软组织损伤、关节炎、骨折愈合、肌痉挛、乳腺增生;在火疗室,通过火疗治疗腰痛、痛经、胃痛、腹痛、月经不调……在中医馆,各种各样的病症有着各种各样对症治疗的方法。

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卫生院的医生护士经常会下乡为云田镇13个村子的居民进行义诊,同时宣传较为简单的中医药配置技术。

“中药温和、副作用小,花费更少,如今人们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也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治疗服务。”云田镇云田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峰说。入伏后,每天都有30多人在卫生院通过中医手段治疗调理。

在中医馆,54岁的云田镇居民雷粉合正趴在床上用电子艾灸仪进行治疗。

电子艾灸仪是通过红外线将艾叶加热,可以活血通络,替代了人工艾灸。

“我是颈椎疼痛,在这里治疗了5天,疼痛明显减轻了。”雷粉合笑着说,“我家距离中医馆步行10分钟,哪里不舒服就来治疗,每次效果都很好。”

每年夏天,卫生院都会为云田镇居民配置并免费发放部分三伏贴,同时传授给居民拔罐、推拿、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让老百姓在家里也能自行治疗。

近年来,陇西县着眼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构建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推动了全县中医药工作持续发展。

据陇西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陈雪琴介绍,目前,陇西各县级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理疗室和中医病房,能够开展针灸、火罐、推拿、小针刀、熏洗药浴、中医康复等多项中医药特色服务,并在西医科室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拓展了中医药诊疗服务范围。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理疗室和煎药室,全县19家乡镇卫生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了不同规模的特色中医馆,增加中医病床,配备针灸治疗床、火罐、神灯、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全县208个村卫生室基本掌握拔火罐、针灸、刮痧、中药敷贴等常用中医药服务技术,均能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量达到35%以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左玉丽 蔡文正 曹立萍 杨唯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