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报业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主线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业绩高增大板块更容易受到市场关注。中药板块就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

7月以来,中药企业的中期业绩预告频频报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8家中药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20家公司预增、略增或扭亏,预喜率约七成。不过,在业绩升温背后,上游中药材的反季节暴涨,正给药企带来压力。

中报预喜背后,二季度增速略有回落

在上述20家业绩预喜的中药企业内,有7家企业预计净利润增速中值超过了100%,太极集团、陇神戎发、天士力排在前列,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中值分别增长约340.00%、275.23%、264.35%;康恩贝、西藏药业、吉林敖东、特一药业等上半年净利预计也将实现100%以上的增速。此外,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上海凯宝、亚宝药业、方盛制药等企业上半年净利预计也将实现大幅增长。

综合来看,大众健康意识增强、核心产品销量增加等成为推动中药企业上半年业绩上涨的主因。在各大中药企谈及业绩时,提到“核心产品”的不在少数:

太极集团表示,公司加大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等重点产品的销售,并打造产品集群,同时严格管控成本费用,提质增效,销售收入和毛利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天士力表示,上半年公司全力拓展产品市场,加大产品销售力度,重点提升核心品种的增长空间,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利润相应增长。米内网数据显示,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丸)、芪参益气滴丸三大基药产品的合并销售额超过50亿元,天士力在基层医药市场已经建立深厚的业务基础,三大基药品种有望获得更大增长空间。

此外,云南白药、康恩贝、香雪制药等公司也重点提出气雾剂、肠炎宁、橘红痰口服液等核心产品对业绩的拉动作用。

不过,相比一季度而言,多家中药企业二季度增速有所放缓。

如太极集团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991.16%,中报预告回落至340%;康恩贝一季度净利增长175.17%,中报预告回落至145%左右;东阿阿胶一季度净利增长100%,中报预告回落至70%左右。陇神戎发、方盛制药、吉林敖东等公司二季度增速环比也有回落。整体而言,二季度增速环比回落的有16家,占比近六成。

从原因看,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给下游的一些中药企业带来了烦恼。高价药材一方面加大了成本,另一方面或导致下游药企二季度部分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生产不饱和,最终令收入增长承压。

中药材反季节“狂飙”,热钱或是最大“黑手”

按照中药材往年行情,5月以来天气渐热,是传统用药淡季来临的时候,重要次啊价格也会随之下滑,今年却一反常态。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为3568.81点,7月12日刚刚创下了3589.09的历史高点。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普涨,而且多味中药材突破历史高位,引发市场普遍关注。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监测数据,过去一个月,当归价格月涨50%,上半年累计涨300%;上半年党参价格累计上涨突破200%;酸枣仁从前年的约300元/公斤飙升至每公斤近千元,涨幅令人咋舌。据统计,目前有超过200个常规中药材品种的年涨幅超过50%。

中药材行业中常有“三年小周期,十年大周期”的说法,因此本轮涨价热潮其实也是周期轮回的体现。据中药材天地网指数监控,本轮行情爬升启动时间可追溯至2020年8月,目前已经接近三年的持续上扬,本轮涨幅已逼近1300点,期间上行也出现过压力。

但今年淡季整体行情依然爬升的情况,让产业所始料未及。

综合来看,本轮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产能下降、需求放量、物价上涨、自然灾害、资本介入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热钱的涌入被认为是幕后最大的“黑手”。

在货币宽松政策的环境下,中药材行业积蓄了一定规模的资金,过去这些资金分散在其他收益渠道,市场交易火爆、行情高企,部分资金往产业回流,热钱在中药材流通领域集聚,对行情再次进行抬高。

其中,社会游资进入中药材领域,会选择产地相对集中且较为常用的一些中药材大量囤积,低买高卖。另一些实力雄厚的集团资本,会直接将某些药材的货源垄断,然后大肆炒作。江苏、广东以及亳州等地中药协会组织均指出:出于对中药价格上涨的预期,部分游资或经销商联手,恶意囤积药材,低进高出,使得中药价格出现异常的暴涨。

中药材涨价的影响涉及多方面

中药材上连农户,下连中药生产企业,是关系国家中药发展整体规划的重要领域,但由于缺乏规模化种植,多年来中药材价格一直是随行就市。中药材价格的不可控,将会影响市场内多方“选手”。

以此轮资金炒作为例,一旦资热钱离去,这些药材品种又会跌回原来的价位,而暴涨暴跌中,最终受损的是依旧是种植户、企业、医院及患者。目前,此轮“反常”波动的隐忧已经显现。

首先,对于经销商。

从中游经销商看,据风口财经消息,青岛海缘道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孔令海表示,如今中药材涨价过快,几乎是一天一个价,这样一来,因为上游收购成本随行就市,但下游跟药厂等客户间的合作是长期的,合同和收购价格都已经提前约定,导致运营成本陡增,企业资金链经受巨大压力。、

其次,对于药企。

如今,中药材价格上涨正在传导到下游的药企。香雪制药、九芝堂、济川药业等中药企业暂时表示药品价格在公司可控范围内,但也有药企表示:个别单品成本上涨,公司也会考虑提价。其中,片仔癀今年5月刚刚将单粒零售价格从590元提升至760元,涨幅近30%。

分类来看,对于中成药企业来说,因为中药材行业价格本身呈周期性波动,各企业在采购和存货储备端有较为成熟的机制,但价格持续上涨会削弱企业本身的成本控制能力,影响企业短期毛利水平。

对于中药饮片企业来说,成本上涨传导至终端的速度或快于中成药企业,一方面饮片企业与上游中药材种植之间的产业链较短,另一方面企标、省标转国标过程中中药饮片也处于价格上涨周期,因此饮片价格或更快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此外,对于集采等有关中药的医保政策也存在影响。

在中药领域,国内已开展过6次省级及以上的集采,湖北联盟、山东等地“砍价”已经是幅度较大的,但降幅也只在43%上下,与化药动辄90%的降幅不可同日而语。可以发现,包括集采在内,一系列有关中药的医保政策始终是比较温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药材价格的不可控。

“重量轻价”是中药行业核心驱动力

总体而言,虽然中药材属于周期性农副产品,价格会随市场供需格局变化而涨跌,但可预期的波动才是健康的市场。价格反常上涨,短期看似能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益,但长远看来,却埋下了价格下跌的隐患,对整个中医药行业发展也不利。

从中药行业本身成长性而言,结合中药行业的历史数据来看,影响行业的最大因素是销量而非价格,在“重量轻价”的影响下,销量增长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上游药材非理性的暴涨并不利于行业整体进步。

不过,往后看,中药材价格中枢稳步上移其实是定局。

一方面,是人工、地租、化肥等成本持续攀升,会助推药材持续涨价。目前,我国药材种植仍以粗放的个体种植为主,药材采挖及加工机械化程度较低,对人工的依赖度依然很高。成本端依旧是中药材涨价的动力之一。

另一方面,在政策影响下,药材扩种面积有限。在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政策背景下,“粮改药”情况预计会明显减少,整体上未来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可能扩张有限,如果需求持续增加,价格长期来看也可能因供需偏紧而良性上涨。

因此,对于更多的中药企业而言,想要实现“量增”,更核心的内生驱动力就来自企业内生经营改善,即运营效率的提升。在生产端更具规模、有大单品支撑因而抵御成本压力能力更强的公司,在后续竞争中会具备更大优势。此外,中药新药的加速获批也将为这种内生增长的持续性夯实管线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