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目星全年研发投入4.16亿元,比2021年度增加投入2.57亿元,增加比例为162.91%。海目星研发人员数量121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79.45%。2022年度完成34个项目研究,截至2022年4月27日,仍有56个项目在研。

公司受益于研发投入增加,生产流程优化、项目管理精益,整体管理运营效率提高,公司2022年销售毛利率为30.50%,同比提升6.5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立集团研究院,注重研发端的顶层设计

海目星在2022年建立了集团研发院,以“打造海目星产品技术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兼具三大职能即“公司重大战略投资的技术决策支撑组织”“公司关键产品、关键技术、关键人才孵化中心”与“公司研发体系、能力与资源中心”。研究院统筹公司研发体系顶层管理、公司产品技术战略与路标规划,专注于以下三大目标,包括“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品技术孵化”、“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工艺预研及验证”、“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和重大技术难题攻关”。

公司表示,除了在组织建设上加大对于研发的投入,更在具体理论化体系上建立了独有的“123133”研发体系,全面搭建起集团研究院良性运行的框架。“1”即“打造海目星产品技术核心竞争力”这一目标。“2”即“产品战略”与“技术战略”并驾齐驱。“3133”即以“关键行业”、“关键技术与产品”与“关键人才”为划分,构建“主业务流程+使用流程+支撑流程”并重的全业务流程管理体系、“人才体系+组织体系”结合的全员人才组织管理体系与涵盖“技术情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工程方法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管理、知识管理和成果管理”的全过程技术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始终围绕着“项目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开发-项目结题”的全生命周期研发项目管理这一主线,贯彻“持续改进、成就共享、创新引领”的三大理念,以期产品、技术研发的正常推行。

2项重点产品落地,塑造公司价值新亮点

近年来,海目星投入大量研发费用,进行前瞻性行业、产品布局,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开发。2022年海目星新增两个业务条线分别为:光伏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新型显示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同时较去年新增十项新产品。其中两项产品光伏TOPCon一次掺杂设备以及MicroLED芯片巨量转移设备,尤为亮眼。

针对TOPCon一次掺杂设备,我们通过公开资料查询目前上市公司中仅有海目星和帝尔激光有此类产品。在光伏电池技术不断的迭代升级下,TOPCon电池相较之HJT和PERC有着显著的效率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光伏企业扩产的主要方向。海目星凭借多年激光及自动化技术积累,该类设备将于2022年内实现首批交付,并于2023年春节前实现量产。今年一季度,海目星该类设备订单已超过4亿元。按装备制造业行业订单规律来说,单从一季度淡季的订单需求量可估算,2023年全年订单金额规模可期。

图片来自海目星2022年年报

MicroLED芯片巨量转移设备的推出也是海目星研发实力的展现。通过跟行业专家交流,MicroLED技术相比较Mini LED与Micro OLED等技术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但MicroLED制作难度大,始终影响MicroLED的量产进程。其中技术难关之一就是巨量转移技术。根据国海证券测算,2022—2024年全球Micro LED需求量分别为44.25/276.10/568.76万亿颗,对应巨量转移设备需求量分别63/394/812台。目前我国巨量转移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海目星的MicroLED巨量转移设备提供国产替代的空间。

图片来自海目星2022年年报

创始以来坚持推陈出新,不断再创辉煌

海目星自2008年成立,便不断推陈出新,坚持用先进产品引领企业战略发展。创立时推出便携式激光机,次年推出蚀刻模板激光机,2010—2011年,广州海目星成立,引进专业团队,切入激光钣金加工设备市场和自动化领域。2015年公司推出新能源行业专业设备,切入锂电新能源激光及自动化市场;2017年,公司先后成立江门海目星、江苏海目星;2019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主要以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及钣金激光切割设备的生产、销售;直至2020年,公司于科创板上市,每一次的重大产品迭代和创新都为海目星建立了扎实的价值护城河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收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客户像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晶科能源、中创新航、苹果公司等的认可。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推荐内容